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MBA报考需理性选择,勿盲目跟风

http://mba.eol.cn  MBA中国网    2016-08-23    

  为什么要考MBA?报考MBA的理由是什么?这也许是很多有志于报考MBA的人首先问自己的一个问题。那么,在众多报考者中,他们的回答究竟是什么呢?在准备的过程中,哪些困难又最难克服呢?下面小编利用以下例子,为大家说明一下大部分人MBA报考的理由。

  工作遇瓶颈选择充电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绝大部分报考MBA的学员都承认,自己想考MBA主要是因为工作上遇到瓶颈。他们大多数都工作了3年以上,实践经验比较丰富,但理论知识相对不足,希望通过读MBA,回到学校进行管理知识的系统学习,为日后的管理工作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今年刚考上广东工业大学MBA的姜延雷在工作了6年后,发现自己的工作总是同一个模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工作比较被动,没有前瞻性,我觉得主要还是缺乏理论的指导,所以希望通过MBA的学习让自己在管理上开阔思路。”

  刚刚辞职的蔡小姐也与姜延雷的想法不谋而合,工作了5年的她毅然辞职了,为的就是学习新知识,给自己充电。“本科的时候没有学过管理,但在管理的职位上就会觉得所学的东西太有限了,只是靠经验远远不够的,必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蔡小姐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后,下定决心报考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的MBA。

  为积累人脉而考MBA

  除了充电学习外,读MBA很吸引人的一个地方是学员来自各行各业,并且有很多都已经干到管理层了,身后有一大批人脉资源,对于年轻的报考者来说,利用三年的时间读一个MBA,认识许多对自己的工作有帮助的人,并且还有很多校友,这无疑比充电更具有吸引力。

  小唐去年大学毕业,工作了一年的他现在就萌生了考MBA的想法,他认为从职业发展的角度考虑,在公司做管理比较不错,“而且学MBA的课程像万金油一样,以后随便去哪个公司都用得上。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工作中只能积累本行业的人脉,而读MBA就不一样了,同学来自各行各业,这是积累人脉的捷径。”

  许女士最早是在外省的一家公司做销售,两年前才来广州,经过不懈的努力,由于销售业绩好,她很快就脱颖而出,升至销售经理了。“由于我在广州的根基太浅,想拓宽人脉和市场的话,就得有一个认识朋友的机会和平台。咨询了很多朋友,他们一致建议我读个MBA,这样既可以学知识,又能认识很多朋友和校友,对自己积累人脉特别有帮助。”

  只为静下心来学习

  与大多数抱着功利心态而读MBA的人不同,有一部分人考MBA纯粹是抱着静下心来学习的心态,他们厌倦了喧嚣浮躁的都市商业生活,希望通过读书来获得心灵的宁静。

  徐先生大学毕业后工作了6年,“这几年我感觉自己的知识和才华都快透支干净了,有一段时间我在中大上自习,这种感觉真好,享受着喧嚣中的宁静。而听说MBA相对更容易考,所以我决定报考了,在工作之余有个静下心学习的机会,何乐而不为?”

  刘先生也赞同徐先生的想法,他工作7年,每天让他最踏实的时刻便是睡前半小时的静心阅读,“工作这么久了,我真的很厌倦每天按部就班的工作,真想有一段时间能够让自己静下心来看看书。”

  为了考MBA,推掉很多应酬

  尽管很多人都有读MBA的想法,也下定决心去做MBA的备考,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对于在职人士来说,要花数个月备考,时间成了最大的拦路虎。

  今年考上MBA的张颖回忆自己的备考之路,感慨地说:“我花了4个月的时间看书,每天都在挤时间,可以说是用睡觉的时间来看书。”她之前是一家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日常工作比较繁忙,“回家还要带小孩,每晚忙到晚上10点才有时间看书,一般要看到深夜1点,每天只能睡五六个小时。”张颖说,确实要有极大的信念才能坚持下来。

  姜延雷也表达了与张颖一样的困惑,“工作了这么多年,重新拾起书本,发现以前学过的很多东西都忘光了,特别是数学和英语,要重新学习确实需要花时间。为了考MBA,很多应酬我都推掉了。”

  MBA教育在中国已经走过20余个年头,随着发展的不断成熟,社会对于MBA的认可程度也越来越高,这也使考生们的报考热情日益高涨。你选择报考MBA的理由是什么?报考前要仔细思考,不要盲目跟风。

推荐给好友    我要收藏    我要纠错    分享到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商学院查找
地区
费用
性质
分数线
学校
内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