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清华经管学院钱颖一:MBA需提升学生的软实力

http://mba.eol.cn    MBAhome  2008-12-03    

  中国MBA需提升学生的软实力

  ——访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

  在我国推出的十几类专业硕士学位教育中,MBA无疑是最受人关注的。今年是MBA教育100周年纪念。日前,记者专门就MBA教育发展与改革的相关问题,采访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教授。

  记者:在中国,许多人并不了解MBA教育已有百年历史。100年来,全球范围内的MBA教育走过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钱颖一:MBA教育发端于美国,迄今整整一个世纪。1908年,哈佛大学成立了商学院,开创了工商管理硕士(MasterofBusinessAdministration)学位教育,这是MBA教育的起点。此后,MBA教育先在美国蓬勃发展,继而拓展到欧洲,以至全球。

  上世纪20年代,哈佛商学院开创了案例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对MBA教育的授课方法有着重要的影响。1959年,福特基金会的一份报告对之后的MBA教育的发展方向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份研究报告尖锐地指出当时MBA教育的几大弱点:一是学生质量较差,不如其他的职业学院;二是教师质量不高,当时商学院的很多教师没有博士学位;三是课程过于琐碎,缺乏深厚的学术基础;四是研究深度不够,多是描述性的例子,缺乏分析。总的来说,福特报告批评MBA更像是培训,而非教育。这份报告在商学院引起非常大的震动,并直接促成了MBA教育的重要变革---在学术化方面得到加强。你可以看到,现在各商学院中,大多数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同时,对教师的学术要求越来越高。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对MBA教育出现了不少新的批评。这次是从相反的方向,主要是批评现在的MBA教育脱离管理实际。针对这些批评,几年前国际商学院联合会曾提出,MBA核心课程应该强化6个方面:多学科整合、实践学习、软技能开发、全球视野、信息技术利用、伦理和企业社会责任。最新研究显示,即使美国排名前50位的商学院,按照这6个方面的标准去衡量,都还存在很大的差距。MBA教育经过100年的发展,到了需要进行再一次变革的时候了。国际商学院联合会倡导的这6个方面,正是当前全球MBA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记者:我国开展MBA教育的历史较短,对于我国的MBA教育,您如何评价?

  钱颖一:我国MBA教育始于1991年,当年全国首届招生仅94人,而到了2006年,全国MBA招生已经超过2.3万人,发展非常迅速。从国际范围来看,最近一二十年是MBA教育大发展的时期,特别是在亚洲地区的新兴经济体中。

  我国MBA之所以能获得如此快速的发展,最重要的原因是市场需求巨大。其次,也说明我国的大学在制度创新方面还是很有活力的,和日本比较一下就能看出这一点。日本除庆应大学外,其他大学都只在近几年内才开始MBA教育。日本传统上是靠企业内部培训来开展管理教育的。

  我国MBA教育发展的另一个快就是学得快,与国际接轨快。我们与国际上一流的商学院开展了很多交流与合作,在教材、师资引进等方面成效显著。但是,我国的MBA教育与美国和欧洲相比,确实有很多不同。这与我国开展MBA教育的历史背景有关。

  我国开展MBA教育的院校,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从原来的工科院校的系统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专业发展而来。另一类是从原来的文理科院校的政治经济学等专业发展而来。还有一类是从原来的财经类院校的国民经济管理专业发展而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和长江商学院是两个特例,它们是在全新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独立于大学的商学院。

  这两类院校发展出来的MBA,各有其特点和不足。在原工科院校中发展起来的MBA,科学和工程色彩比较浓,思维比较严谨,但以数学模型为基础的硬课程较多,而有关沟通、团队、战略、领导力、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课程比较少。由文理科院校发展起来的MBA,政治经济学和宏观经济方面的课程较强,但是企业层面的课程欠缺。这两条路径在起步时就有问题,一个太“硬”,一个过“虚”。尽管各院校后来增加了不少财务管理、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但是在研究方法、教师主体方面,还是受到历史的影响,企业综合管理的核心课程都很缺乏。

  记者:那么,该如何进行改革?听说清华大学已经在进行改革了。

  钱颖一:是的,我们在九月份宣布了清华MBA改革计划。从2008年秋季学期开始,清华经管学院已经在MBA新生中部分试行新版课程,并计划在2009级MBA新生中全面实施。新版清华MBA的定位是培养未来领导者。新版课程的改革具体体现在4个方面:

  一是增加“软课程”。我国MBA教育强调知识传授的“硬课程”偏多,强调沟通能力、领导力等素质培养的“软课程”较少。而在工商管理实践中,不仅要管事,更要管人,而且越到高层,对技术技能的要求越低,对沟通、协调等“软技能”的要求越高。为此,清华经管学院对课程设置进行了大胆改革。学生入学后前8周上的都是“软课程”,包括“管理沟通”、“领导与团队”、“职业发展规划”、“管理导论”等。这些突出“软技能”的课程,对于培养未来领导者必备的能力、认知、品格等将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是增加整合性实践课程。过去的MBA课程还有两方面的缺陷。一方面,MBA课程多是基于学科的职能性课程,但是管理实践中的绝大多数问题,比如收购、上市、创业等,都是综合性的、整合性的问题。所以我们需要在职能课程基础上的多学科整合课程。另一方面,过去的MBA课程都是从书本上学习,即使是案例教学,也还是从书本上学习,与真正的实践还有差距。我们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有供学生操练的真实的项目。教学中要聘请高水平的“教练”进行个性化的指导。这样做的成本比较高,但是我们必须这样做,因为从实践中学习会得到与从书本中学习不同的体验。

  三是让全球化经历逐步成为培养的必要环节。国外一些领先的商学院已经要求每个学生在MBA学习期间至少有一次全球化经历。清华经管学院将根据实际情况,逐年提高对学生全球化经历的要求。

  四是要求学生在毕业时提交综合案例分析报告。我们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学生和教师都认为,从MBA培养的定位来看,为了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认真分析一个案例比写毕业论文或毕业报告更有价值。

  记者:您说过,国际商学院联合会提出的6点是各国MBA教育改革的共同方向,可否这样理解,你们选择站在一个新的起跑线上,与国际上领先的商学院同台竞争?

  钱颖一:目前清华经管学院对MBA的改革在国内外确实是超前的。我目前担任国际商学院联合会(AACSB)理事会理事、亚太商学院联合会(AAPBS)主席、哈佛商学院顾问委员会委员,这种身份和背景让我能和世界顶尖商学院随时保持便捷的沟通,了解国际上MBA教育最前沿的理念和改革的最新进展。当我把清华MBA改革的方案告诉一些美国商学院的院长们时,他们都很振奋,告诉我:“你们的改革路子绝对是正确的”,接着说:“可惜有些我们做不了。”

  记者:为什么?

  钱颖一:这个其实比较容易理解。美国一些著名的商学院,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了。在一个成熟的体系中推进改革遇到的阻力会比较大。而我们正处于上升期、扩张期、学习期,反而具有后发优势。如果方向对头,我们有条件以更大的力度推进改革。中国的商学院和MBA教育还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比如我们和企业、政府、媒体的关系比美国的商学院更为密切,这有利于我们整合利用各种资源,得到更广泛的支持。

  我对清华经管学院的MBA改革非常有信心,我相信它会对我国MBA教育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同时,我也预期到在实施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少困难,但这是能够克服的,因为我们学院对此改革已经形成共识。

  记者:美国华尔街是MBA毕业生们向往的“圣地”,但最近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让许多华尔街MBA精英失业或面临失业危险,您认为这场金融危机将对MBA教育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钱颖一:现在大家对于金融危机非常恐慌,这大可不必。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2007年10月举行的清华管理全球论坛上说过: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金融危机是一种常态。我刚参加哈佛商学院百年院庆的全球峰会回来。有趣的是,当1907年哈佛大学筹备成立商学院的时候,也遇上了金融恐慌和危机。

  金融危机和由此带来的经济衰退对于MBA教育会有影响。经济衰退对MBA的招生,通常会有两种影响。一方面,对于全时、脱产的MBA而言,经济衰退会导致上学的机会成本下降,因此会有更多的人考虑花两年时间去上学。所以全时MBA的需求是逆经济周期的,这一结果在国外比较明显,而在中国还不清楚。另一方面,经济衰退导致收入下降,它对在职MBA、EMBA和高层管理培训的影响肯定是负面的。因为金融危机造成企业和个人收入减少,将可能使原计划去读商学院的人改变主意。

  从MBA毕业生的职业前景看,短期会受到一些冲击。在买方市场下,用人单位的眼光会更挑剔,对于人才质量的要求会更高,这会导致部分MBA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它会引导学校把重点从扩大招生转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来,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过去,很多优秀的MBA毕业生都将进入投资银行作为职业发展目标。这次金融危机让人们充分认识到投资银行的风险,肯定会使他们的职业目标有所调整。这对于热衷于金融业、削尖脑袋往投行里钻的择业倾向会起到降温的作用。

  这次金融危机也给MBA教学内容改革带来许多有益的启示。MBA教学不能只盯着经济的最新发展,也不能只学习眼前企业的案例。今天的新经济和一个世纪以前当时的新经济,背后有类似的经济和商业发展规律。我觉得MBA学生应该多学点历史知识,重视经济、金融和商业发展的基本规律。MBA教学应该增加一些经济、金融、商业历史的课程,这些课程对拓宽知识视野、提升思考的深度大有裨益。

推荐给好友    我要收藏    我要纠错    分享到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商学院查找
地区
费用
性质
分数线
学校
内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