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专访华东理工大学MBA推广主任袁竹君老师

http://mba.eol.cn    中国教育在线  2011-09-23    

  【导读】华东理工大学MBA作为国内知名的MBA教育项目,已经做出了自己独到的办学特色,受到了众多媒体和考生的关注,今年以来,华理MBA的招生政策又有了新的调整和变化,新生奖学金、预面试等新的政策也已经开始惠及广大考生,应广大考生的要求,我们请到了华东理工大学MBA招生推广部主任袁竹君老师来为大家详细介绍下华理2012年MBA招生政策和其他办学的基本情况。

  记者:如今全国MBA改革从课程上已经延伸到了招生领域。新的招生方式也更有利于院校选拔出优秀的人才,在此,您能介绍下贵校在招生改革方面有那些新举措吗?

  袁老师:生源的争夺历来是商学院的关注点,我们华东理工大学在2012年启动了预面试系统,对申请我校MBA项目的考生提前复试,来选拔真正适合就读MBA的学生,有利于我们对目标考生进行一个针对性的指导。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推出了"助力行动",针对报考华理的学生,我们专门邀请备考专家对我们的MBA考生进行复习指导,有利于帮助我们的学生利用有限的时间顺利通过联考。因为国家有个考试选拔的过程,国家联考是个非常大的门槛,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帮助考生顺利通过联考。2012年我们还推出了系统的奖学金计划,我们计划为2010级的学生提供200万的奖学金,针对这些学生,我们设立了"新生奖学金"、"行动学习奖学金"、"社会实践奖学金"、"海外游学奖学金"等等一系列的奖学金系统,目的就是吸引优秀的考生,通过我们的培养和打造,把他们培养的更加出色。

  记者:一直以来我们都非常关注华东理工大学的MBA项目,我们了解到华东理工大学专业学位中心今年开始以行动学习来推动MBA培养模式的"颠覆性创新",请问袁老师什么样的创新才是"颠覆性创新"?又是哪些因素激发了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的"颠覆性创新"?

  袁老师:我们会发现现在商学院的教育已经远远滞后于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另外我们的MBA学生群体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我们会发现越来越多的80后成为MBA的生力军,他们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针对这些变化,我们华理提出了"行动学习"这样一个教学理念,这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挑战。我们这个教学模式是将原来对学生知识层面的关注转为对于能力的关注,再进一步升华为对于学生品格的关注,所以提出了行动学习的教学计划,它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太相同。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授为中心,是先学后用;而我们的行动学习推翻了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我们学生是以团队的形式出现,帮助真实的企业解决实际的问题,通过头脑风暴的互动,学生就可以独立地获取一些信息,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这个方案的实施过程中,我们的学生不断的反思和质疑,再次得到提升,对方案进行调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们的学生不断的总结、反思、质疑、再进一步调整,整个过程是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通过学习的过程让我们的学生获得真正属于自己和适合自己的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适合自己的商业技能,这是我们行动学习的目的和宗旨。

  记者:能不能用一句简单的话或者一个简单的词来告诉那些要报考的学生,什么样的考生可以选择读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的MBA项目?

  袁老师: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我们十分关注学生的心态;要有非常好的团队精神;较好的领悟力。

  记者:师资是商学院最具竞争力的法宝之一,请您介绍一下咱们商学院的师资情况。

  袁老师:华理MBA的培养团队是商学院,现有专职教师129名,70%以上具有高级职称,75%以上的老师具有海内外知名院校的博士学位,这些老师每年要承担上百项国家级、省市级、国际合作及企业的咨询项目。参与MBA课程教学的老师都是高级职称,且100%具有企业实践经验。另外我们还常年聘请一些海内外的知名学者、理论性的企业家。我们以优秀的师资为华东理工大学MBA培养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记者:我们都知道华理商学院十分重视学员的职业发展,请问华理提供的职业发展服务有哪些特色?

  袁老师:我们学校十分重视职业发展,因为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是检验我们培养效果的指标。我们的职业发展服务是从学生入学时开始的,我们利用专业的测评工具为我们的学生进行职业取向的测评。另外就是请专业的指导老师对我们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还定期举办一些职业发展的讲座、模拟招聘活动等。另外我们的职业导师都是企业的高管和HR总监,我们还和一家猎头公司进行深度的合作,我们聘请他们的职业顾问来做我们学生的职业导师,同时他们也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就业信息和招聘岗位。另外我们还成立了一个HR吧,定期举办一些HR方面的讲座。同时,我们每年针对毕业生进行就业分析,制作我们的毕业生职业发展报告,反过来干预和修正我们培养环节中的一些问题,为进一步完善我们的培养体系提供了一个依据。

  记者:MBA的国际化一直是咱们的品牌之一,在拓宽国际化方向方面,华理今后还有什么新的计划吗?

  袁老师:国际化是MBA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华东理工大学的国际化特色已经做了十多年了,现在有众多的国际交流和交换项目。除了双学位的国际交换项目之外,我们要开设更多的短期游学项目,让更多的MBA学生能够完成海外游学的环节,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另外我们中外合作的DBA项目也正在申办当中,我们的目的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些海外游学的机会。

  记者: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MBA项目发展这些年,成绩有目共睹,从MBA招生推广这个角度来看,你认为其最大的进步在哪里?

  袁老师:如果一个学校只是某一方面很强,不能形成一个学校MBA的品牌竞争力。我们华理MBA通过十多年的运作,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系统。从招生、培养、学位到学生服务各个环节,就像咬合的非常紧密的机器齿轮,整个磨合和配合非常默契,让我们华理创新性培养体系能够得到充分的彰显。我们的厚积薄发,让广大考生可以看到华理的MBA发展势头非常迅猛。

  记者:目前,MBA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学校品牌差异越来越明显,原来商学院之间是价格战,现在是品牌之争。扩大面试比例 ,增加面试权重,也是招生改革的趋势所在,招生改革的兴起,也有国内商学院的竞争背景,尤其是品牌商学院之间。就此您能谈下在招生改革的趋势下贵校是如何建设更具有竞争力的MBA品牌吗?

  袁老师:单某一方面实力强大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品牌。华东理工大学在招生层面追求生源的质量,只有优质的生源才能为以后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基础。首先,在追求生源方面我们采取各种措施来吸引优质生源。其次,在培养方面,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培养体系,然后以学生服务体系来共同打造我们的学生,让我们的学生成为最具有实战能力和良好品质的学生。提升学生的实力和满意度是提升商学院品牌的不二法宝。

  记者:MBA招生改革势必影响考生报考的选择,在此您能给MBA学子们提点建议吗?

  袁老师:各个学校的招生改革一直都是在围绕着选拔合适的人来就读MBA项目。考生可以评估一下,你的兴趣、职业发展以及自身的特质是不是真正适合报考MBA。学校实行的提前批面试也正是帮助申请者做出正确的定位。假如你在个人发展方面适合报考管理类的MBA项目的话,我们非常欢迎。假如你的专长是在技术层面等,那你不妨考虑其他的硕士学位项目。

  记者:招生改革的重心从笔试变为评审和面试,对于考生来说,做得好,表现好更加重要。您觉得这样的变化,对于考生来说会不会有很大的压力?

  袁老师:我认为对考生没有压力,这种做法使商学院与适合就读MBA的考生贴得更近。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对考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给予适当的建议,让他们对自己的职业规划进行正确的定位。

  记者:有个问题是我一直很感兴趣的,是关于院校的国际MBA项目,如果申请人接受国际MBA的话,您觉得在国内读和在国外读有什么区别?

  袁老师:其实我认为在当下以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在国内就读MBA相比国外来说具有更大的优势。首先,现在全球都聚焦中国,对一个职业经理人来说中国的发展空间将越来越大,全球的人才对中国都是趋之若鹜的。其次,中国的MBA教育是从效仿国外的MBA教育开始的,整个国内MBA项目的国际化程度也逐年在提升,并且发展的比较好。例如,华东理工大学的国际化体现在引进国际师资、吸纳国际生源、开展海外留学交换项目等。这些都为学生开拓国际视野、完成跨文化交流提供良好的平台。再次,在国内就读MBA的优势就是植根本土,在管理的过程中,情境体验是非常重要的,就是所谓的中国特色。所以在国内就读MBA我们立足本土,对所处的环境和情境有更深的感悟和融入。提到学以致用,国内的MBA学生应该比海龟能够更早的实现这一点。

  记者:在媒体和业界一直有一个焦点,就是MBA的毕业生的薪资问题,你觉得MBA毕业生真正的价值在哪里?

  袁老师:我们培养的毕业生除了追求自身投资回报的问题,例如大幅提升薪资,职业岗位的提升等。另外一点就是,你作为一位职业经理人为企业创造利润最大化也是无可厚非的。我认为,做为一名MBA毕业生来说要具备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希望未来的职业经理人要以高度的战略眼光承担起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的重任。改变中国现状的责任在我们MBA学生身上。

  记者:您刚才提到社会责任的问题,华理在哪些方面加强了MBA的社会责任的培养?

  袁老师:说到提升社会责任,除了第一课堂的伦理课程之外,我们更多的是在第二课堂。华东理工大学推出"红苹果商业领袖计划",计划里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例如,参加公益活动、希望工程、关心民工子弟的教育问题、献血、捐赠等,通过各种活动不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

 

推荐给好友    我要收藏    我要纠错    分享到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商学院查找
地区
费用
性质
分数线
学校
内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