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6所中国商学院跻身全球MBA排名百强,中国商学教育进入发展快车道

http://mba.eol.cn  界面新闻    2019-02-27    

  短短二十余年,诞生于上海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一跃成为亚洲排名最高的商学院,这恰好是中国商学教育快速演进的缩影。
 
  中国商学院在新一轮MBA排行榜中的耀眼成绩给舆论抛出了一枚石子。诞生于上海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从去年的第八位跃升至第五位,成为亚洲排名最高的商学院,这激起了商业界和教育界的一片波澜。
 
  来自英国《金融时报》的这份极具含金量的排名于1月28日公布,共有6所中国商学院闯入百强名单,上榜总数排名第三。除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在该榜单上从2018年的第42位跃升至2019年的第34位,最近3年稳居全球50强。
 
  这一最新排名折射出中国商学教育的惊人演变。20年前,中国几乎没有什么管理方面的教育。1908年,哈佛大学提供了世界上第一个MBA课程;中国到1991年才在少数学校引入了自己的MBA课程,仅仅四分之一个世纪,中国商学院已经迅速赶上欧美的同行。
 
  这种情况有赖于国内快速增长的经济,以及更高的可支配收入。它们共同推动着国内商学教育的需求。这类需求曾经激励着中国学生前往欧美深造,但眼下,本土商学院逐渐扳回市场。根据GMAT商学院入学考试的研究生入学管理委员会(Graduate Management Admissions Council)统计,2018年,美国地区对商学院的需求下降,但亚太地区商学院申请数增长了8.9%,这其中就包括中国。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正是其中翘楚。这家院校于1994由中国政府和欧洲联盟合作创办,其年获得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European Foundation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的认证,为中国首家。此后,中欧工商学院以高昂的姿态开启扩张期。学院目前已有全球80多个国家的校友超过22000人,校区遍布上海、北京、深圳、加纳阿克拉和瑞士苏黎世五地。
 
  于青是2014年入学中欧工商学院的MBA学生。在中大完成本硕学业后,她进入了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四年之后,她选择申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这个女生之所以想留在中国,是因为打造人脉机遇比西方MBA带来的口头声誉重要的多。
 
  她向界面新闻表示,“选择MBA意味着你要清楚自己的职业规划是什么。就我而言,人脉机遇很重要。在欧美认识的同学最后散落各地,听上去并不划算。”
 
  于青提及的人脉培养代表着一种广泛的考虑。在很长时间里,中国学生普遍认为西方商学教育优于本土商学教育,但随着两者在质量上的差距日益缩小,后者在人脉和信息流上的本土优势凸显。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品质服务总监戴维?阿施(David Asch)表示,西方在过去15年到20年成功吸引了很多中国学生。“但这种情况趋于结束。如今就业人脉是关键。”
 
  复旦管理学院的MBA项目创建于1991年,据该商学院的营销资料显示,其系统性的校友服务是项目吸引众多学生的因素之一。在该学院共计超过25,000人的校友网络中,MBA校友人数超过5000人,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已经成为所在企业和机构的管理者和最高决策者。这所学校提供种类繁多的活动,旨在构造生态良好的人脉池。
 
  除此之外,教学上的演进也正在将本土商学院带入与西方商学比肩的赛道。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张春就表示,在本地课程内容、实习安排及人脉拓展上,本地商学院已经能够提供一些相对于西方竞争对手的优势。他补充道,“它们的运作也日益遵循国际模式及标准。越来越多的院校取得了AACSB(国际高等商学院协会)等机构的认证。例如SAIF的教职人员就十分国际化,其中很多人拥有北美大学的终身教职。”
 
  港中大的Cheng教授说,本土商学院的核心课程内容与其它地区相似,但他所在的学校还开设了面向当地所需要的选修课,如中国股市特征。
 
  从历史来看,中国商学院的教材、案例研究、教学模式,几乎都是对西方经典商学教育的借鉴。但随着教学内容的日益成熟,本土化的商业案例和商业教学体系正在成为重头戏。在中欧商学院学习的一年半时间里,于青的深刻体会是,和本地商业现实结合的内容比国外更多,“研究如何将中国本土的商业实践转化为国际通行的商业标准,这会是本土学生占据的优势之一。”她说。
 
  而伴随着中国商学院竞争力的日益抬升,其学员的变现能力也水涨船高。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复旦大学MBA的薪水增幅最高,学生MBA毕业三年后,薪水比读MBA之前增加195%,平均工资为110062美元。校友职业发展方面排名第三,校友毕业三个月后最容易被雇佣方面排名第6,就业率高达97%。
 
  无疑,在利润丰厚的中国学生市场上,欧美商学院已经敏锐地意识到,中国内地、香港的竞争对手正在迅速崛起。在柳荫掩映的浅水池边,由贝聿铭设计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看上去与世无争,但由这所院校引领的中国商学教育正在朝着国际化、高质量师生群体和教育体系方向上突飞猛进。 “商学教育的本质并非是依赖在自己的学位证上盖个章来获得溢价。归根结底,是要看它在教什么,怎么教,以及如何助力自我的职业发展。”于青说,“至少在中欧的一年半里,我建立起了广泛的职业网络,并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获得新的启发。这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成为我的职业助力。”
推荐给好友    我要收藏    我要纠错    分享到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商学院查找
地区
费用
性质
分数线
学校
内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