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北京邮电大学贾怀京:中国MBA并没有"臭大街"

http://mba.eol.cn    华夏时报  2008-08-18    

  贾怀京说话不仅语速快,而且惯于批评。在一次商学院院长会议上,给他的时间不是很多,但贾怀京的发言,让刚发表完慷慨陈词的清华经管和北大光华的院长有点坐不住了,甚至作为主持人的南开大学商学院院长李维安也显得有些不安。无论会后其他人怎样评价他,贾怀京就是这样的风格。

  录取MBA面试占50%

  与其他学院不同,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录取MBA的时候,有自己独特的一套办法。贾怀京尽量把录取的决定因素,定位在面试上。

  在录取过程中,北邮的录取方式是笔试成绩50%,面试成绩50%。面试成绩所占比例非常高,已经到了学校的底线。而且他们在面试过程中增加了一些特别条款。首先他们将学生按笔试成绩均匀分布,排出若干面试小组。“在十几人的面试小组中,如果你的面试成绩是第一名,不管你的笔试成绩有多差,都录取。”贾怀京说,“但有一个前提条件,他必须过了国家分数线,不过国家分数线我是没办法录取的。一旦你过了国家分数线以后,我们实际上非常看重面试成绩。”

  在挑选MBA学生时,除了笔试成绩以外,贾怀京主要还看三点:面试成绩、本科毕业院校和工作经历。他认为这三点的作用发挥,是对大学选拔人才在当前制度内的最大发挥。贾怀京说:“中国的高考制度虽然有不完善的地方,但是有能力考到本科比较好的学校,确实不容易。而且在一个好的学校经过4年的熏陶,和在一个差的大学学习4年是不太一样的,因为本科4年是你的整个人生发展、快速成长、接受知识最强、最叛逆的阶段。此外,好大学的整个教师队伍也好一些,它整个的文化熏陶与差的大学相比还是有些区别,所以我们还是很看重学生毕业的本科院校。”

  贾怀京说:“大学的功能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选择人才,另一个是产生知识。MBA培养有几个方面的因素,第一个因素就是学生。如果把学生的培养过多寄托于学校,这实质上是一个认识的误区。”正因为这一点,不少开办MBA项目的学院对当前考试录取制度偏袒于清华、北大有些意见。不少院长表示:这种考试和录取制度就是鼓励学生都报考清华、北大,等这两家学院选择完,再由其他学院接受调剂。贾怀京也表示,大学选择人才的功能跟各个学院的品牌历史有关。比如清华是历史名校,也吸收了很多名人,所以人们报考的时候会自然而然地想起清华。还有搞金融财经的,可能会先想到上海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财大;如果在通信和信息领域工作,会非常认可北京邮电大学。如果你只是想在自己行业内学些管理知识,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特点跑到相应行业的商学院去。

  另一点是报考学生在区间时间内的工作经历。贾怀京表示,虽然工作成就不一定与工作时间长短有关,但如果太短,只有一两年,看不出来学生的工作成绩;如果太长,有十几年了,学院就会顾虑学生在工作十几年间还没有一个很像样的成就,将来毕业后再就业存在问题。

  欧美硕士、博士的GRE考试,其中的数学题很多都是在小学五年级左右的水平,他们考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但没有微积分等。而中国的MBA考试的数学,却一直是普通硕士考试的水平。如果考硕士学位的难度还不如高考,MBA考试中有高中以下内容,教育部不会通过。“这是出卷子老师在管理上的误区,”贾怀京说,“也是招生环节的误差和漏洞。国内有MBA和EMBA,同样的学位,为什么学费差好多倍?这就是高考制度形成的怪问题。国内高考制度、MBA录取制度确实把分数定得比较低,但是经营理念比较好的人排除在外,这正是中国的EMBA学费可以设到二三十万的原因。”

  案例缺乏成教学短板

  目前,“大陆130所MBA培养院校,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并不是一拿到了MBA学位就拿到了摇钱树”,贾怀京说:“现在的划线方式是,如果有10万人报考,分数线划在第10800名。有的学校只有三五个人过线,只能接受调剂。”在学校的选拔问题上,贾怀京认为,应该使用美国的GMAT考试制度,先考试,再去申请志愿。优秀学生可以得到多所院校的录取。但这样的问题在于,中国现在很强调人脉关系,实施这样的政策,会不会导致教育腐败?对此,贾怀京却有不同意见,“MBA有很强的经济利益驱动。各个院校会认真考虑,珍惜自己的品牌,不是说今年招了明年不招了。和本科不一样,MBA招生收费高,还有个学生的就业问题。例如北邮经管,MBA是我们的主要经济来源,我们很珍惜。教育品牌是个无形资产,一旦品牌做坏了恢复起来比较难。”

  3000元到10000元的奖励资金。但他的那次尝试,却因为教师们不买账而失败了。贾怀京说:“老师没有认真去编写案例,他们更喜欢发表新论文,去评职称,或者做课题。我们整个学院80多人,一年课题可以要到1500万元,平均一个人十几万元。有时间的话找个课题做做比写案例要实惠。”贾怀京也曾想过,让老师们把做的课题修改成案例放进来。但企业的课题具有保密性,不能拿出来做案例。教师在课堂讲可以,但不能印成材料发给学生。所以学生特别喜欢经常做课题教师的课,但这种受欢迎却不能在教师之间传授。

  美国的案例教学,在案例编制运作上与中国有很大不同。哈佛商学院供养了一批社会上的研究者,一年编写一个案例工作量就满了。而一个案例的编写只需要两三个月或者半年的时间。案例编写完成后放到案例库,全球的其他学院按使用次数付费。在哈佛案例库使用量很大的现状下,案例编写者收入不菲。而中国没有美国那么好的机制,一个案例出来,全国拷贝。清华曾办过一个案例研究中心,后来中心搬到了大连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想搞个案例研究中心,全国共享,但后来大家觉得操作不下去。大家没有形成一个流水作业的习惯,”贾怀京说,“有人去编写案例,教师们买去用。把书本知识啃得很透的教师,利用这些案例也能教出很好的课来。现在却没有这样一个产业链。有时候学生问,老师你搞过企业吗?你没搞过企业谁信你啊?这是国内有缺陷的地方。学校的考核方式也有问题。国内第一是评职称,副教授、教授、博导、院士,如果你是个院士,到哪里都趾高气扬,70多岁老得说话都说不清楚了,他还是个宝贝。”

  一问一答

  《华夏时报》:你怎样看MBA教育的发展?

  贾怀京:我们学院是1998年批下来的,从全国情况来看,我认为正处于比较健康的发展阶段,但不能要求它十全十美。就像一个十多岁的孩子,你说他不够老成,那就不对了。不能简单把我国MBA教育中的问题看做缺陷。之前一提MBA,就联想到点石成金,那是夸大了。后来一看,MBA毕业学生并非全部具有企业家素质,社会舆论又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MBA臭大街。这都是不深入了解学科的发展情况的表现。马云在中央电视台这样一个公众媒体说,“我不要MBA,MBA是垃圾”,我认为是很不合适的。如果预测中国MBA教育的发展情况,那就看美国MBA的受欢迎程度。中国原创性不是很强,但模仿能力很强。教育培养没有知识产权问题,模仿去做,不一定完全到位,但会越来越好

推荐给好友    我要收藏    我要纠错    分享到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商学院查找
地区
费用
性质
分数线
学校
内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